
馬來西亞的公民社會有相當久遠的歷史背景,自1980年代以來公民社會與非政府組織更頗受注目,甚至被視為政治轉型的一股重要動力。然則,當前我國公民社會的發展雖有明顯進步,但前路依然曲折;一方面,國家機關的戒慎和壓制未退,另一方面,公民社會漸為成長發育,卻缺乏制度化的友善環境,令國家與社會的互動既尖銳也充滿變數。由於國家機關的謹慎與戒備,公民社會也未在公共治理中得到更大的重視。
本書收錄1995年與2005年馬來西亞華人社會兩次公民社會研討會的論文,除見證十年國情幾經滄桑,也可為國家與社會的再造議題,積累反思與研究的參考。
編者祝家華,台灣政治大學政治學博士,現為南方學院院長,著有《解構政治神話》、《爐火中的沉思》等書。
編者潘永強,時評健筆,青年學人,台灣政治大學政治系學士、東亞研究所碩士;曾任星洲日報高級專題作者、華社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兼《人文雜誌》執行編輯,目前是新紀元學院學術研究中心研究員。自2000年起,先後在《星洲日報》、《東方日報》撰寫評論或專欄,並多次受邀公開講評政治時事。著有《馬華政治散論》,編有《舊政權新政府:馬來西亞2004年大選與政治走向》以及「民間評論」系列共四種:《解構媒體權力》、《華人政治思潮》、《再見馬哈迪》、《走近回教政治》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