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學生肯定會成績優異、有出人頭地的一天;壞學生則不一定——胥視他們遇上了怎樣的老師,以及老師怎樣教導他們。
積極和有責任心的老師,會盡力去改造更多的壞學生,使他們將來成為社會有用的人才;萬一不能,也不要成為社會的破壞力量、搗亂分子。
蘇清強,1948年出生於吉打州雙溪大年。倫敦大學(澳) 教育碩士。從事教育工作三十多年,從普通教員升任中學校長。足跡遍及中南北馬及東海岸各地。喜愛文學,業餘涂鴉。參加過文學團體海天社、棕櫚社、金石詩社等。目前為馬來西亞華文作家協會理事,並為報章文藝副刊組稿。已出版詩集《雲絮朵朵》、《我們的星空寂寞了》、《寂寞舞台》;散文集《村夜掇拾》、《萬里星空》、《菩提林》、《只問耕耘》、《心燈集》、《希望的樹》及《百去不厭的地方》。
摘自〈別扼殺孩子的閱讀興趣〉:
「……我希望這種『只有學校功課重要,校外的書報不重要』的思想並不代表一般家長的想法。父母禁止或不鼓勵孩子購買書報是對他們閱讀興趣的一種扼殺!這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必然造成戕害!對閱讀有興趣的孩子,往往因為父母親吝嗇那一點買書報的錢而沮喪,無所適從。學校功課當然重要,但只靠閱讀學校書本是不夠的。許多日新月異的新知學識,都必須從課外書中獲取。課外書與報紙能夠輔助校內課本的不足。更重要的是:這些讀物最能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興趣應該從小就培養起來,父母親在這方面應多鼓勵,不是禁止、反對。
不少不喜歡做功課的孩子,從閱讀課外書中得到啟發,反而用心讀書起來。只有認識淺薄的父母,才會以為閱讀課外書與報紙是金錢與時間上的損失。一個學生的學習面是很廣泛的,學校所提供的只是正規教育;在校外,學生能主動閱讀書報,的確是一種輔助,肯定能補充正規教育中的不足,也能強化校中所學的一切;對認字、新知、促進思考等方面,都有幫助。
孩子的求知欲強盛。做為父母的,發現孩子喜歡閱讀正課以外的讀物,實在不必過於憂慮,以為他們是在浪費時間。幫助孩子正常成長的,往往是這些書報!因此,如果不能大力的鼓勵他們閱讀課外書,也不好扼殺他們在這方面的興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