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錄十二篇馬來知識份子對國家文學的界定與期許。馬來西亞國家文學因受國家體制及民族主義所鉗制,國家文學界定狹隘,只承認以馬來語創作的文學,其他語言創作之文學,一概不能享有國家文學的優厚待遇。對此,一些有思想開通的馬來知識份子也評之為不合理。本書也附錄作者與黃錦樹對國家文學問題的精彩駁論文章。
作為馬來西亞文學之一份子,馬華文學在學理上不必然和國家文學以及它所涵蓋的愛國主義思想發生衝突。但必須清楚的認識,並堅持:馬來西亞任何語種文學都是國家文學的一環。莊華興的《國家文學》就是了解問題的最佳入門途徑。
莊華興,1962年生於馬來西亞森美蘭州,祖籍廣東陸豐上沙。現任馬來西亞博特拉大學外文系中文組講師,大馬翻譯與創作協會秘書。目前在馬來亞大學中文系攻讀博士課程,研究文學批評與文學史寫作中的馬華文學主體建構。
其他研究範疇包括馬來文學、馬華─馬來文學比較、文學與文化翻譯、大馬華族歷史與文化。以華文和馬來文創作、撰寫學術報告與評論,並積極進行馬華─馬來文學互譯與研究工作。已出版《端倪:大馬譯創會中文文集一》(主編,1998)、《馬來西亞國中華文教育研討會論文集》(主編,2000)、《寂寞求音:林天英詩選(1972-1998)》(編譯,華馬雙語,2000)、及《伊的故事:馬來新文學研究》(2005)、《綿延:大馬譯創會中文文集二》(主編,2006)及馬來文著作《PUTIK》(主編,2003)。
|